|
 |
骨節(jié)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
【拼音名】Gǔ Jié Cǎo
【英文名】Herb of Marsh Horsetail
【別名】筆桿草、筆筒草、節(jié)節(jié)菜、洗碗草、接骨筒、犬問荊、 沼澤木賊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蕨類植物藥木賊科植物犬問荊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Equisetum palustre L. 采收和儲藏:夏季采收,拔起全株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犬問荊,多年生草本。根莖匍匐,細長,黑褐色,常具塊莖。莖常叢生,高l4.5-36cm;細弱,具深溝及棱5-12條,常有輪生分枝,稀單生,中心孔小形,分枝斜向上內(nèi)曲,秋季枯萎。葉鞘齒三角狀卵形,先端棕褐色,邊緣白色,膜質(zhì),向尖端延長為白色長剛毛。孢子囊穗長圓形,有梗,頂生,初呈紫褐色,質(zhì)帶黃色;孢子囊生于盾狀孢子葉下面,孢子同形,具2條絲狀彈絲,十字形著生,繞于孢子上,遇水即彈開以便繁殖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水田、溝旁和陰濕地帶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福建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西藏等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莖常成束,有時帶黑褐色細長根莖。莖細弱,長15-35cm,具5-12條棱脊,每節(jié)常有多數(shù)輪生的分枝,折斷后可見中心孔細小。葉鞘齒三角狀卵形,不連接,先端棕褐色,邊緣白色,膜質(zhì),向尖端延長成白色長剛毛。氣微,味淡。
【化學成份】全草含犬問荊堿(Palustrine),犬問荊定堿(Palustridine),煙堿(nicotine)山柰酚-3-雙葡萄糖-7-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diglucoside),山柰酚-3,7-雙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,7-diglucoside),山柰酚-3-鼠李糖葡萄糖甙(kaempferol-3-rhamnosylglucoside),槲皮素-3-蕓香糖-7-葡萄糖甙(quercetin-3-rutinoside-7-glucoside),烏頭酸(aconitic acid)。
【性味】平;甘;微苦
【歸經(jīng)】肝;肺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疏風;明目;活血;止痛。主迎風流淚;翳膜遮睛;跌打損傷;風濕痛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6-9g,鮮品15-30g。
【注意】陰虛火旺者忌用。
【附方】①治目疔目翳:鮮骨節(jié)草一兩,冰糖五錢,豬赤肉二兩。水燉,分早晚服。②治跌打傷筋:干骨節(jié)草五錢,豬赤肉二兩。水燉服。③治石淋:鮮骨節(jié)草一兩,冬蜜五錢。開水一杯沖燉服。(選方均出《閩東本草》)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:解熱,利尿,舒筋,活血,接骨。治眼疾。 2.《閩東本草》:疏風,解肌,止血,退目翳。治目疾,迎風流淚,翳點遮睛,腸風痔漏,血痢,崩中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《中藥大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