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黑鵝腳板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Hēi é Jiǎo Bǎn
【英文名】Herb of Erectspine Sanicle
【別名】干小黑藥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傘形科植物直刺變豆菜的根或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anicula orthacantha S. Moore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、洗凈、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,高10-50cm。根莖粗短,支根細(xì)而多。莖1-6,直立,上部分枝;~葉柄長5-26cm,基部有闊膜質(zhì)鞘;葉片心形或心狀五角形,長2-7cm,寬3.5-7cm,掌狀3全裂,中裂片楔狀倒卵形,基部有短柄,側(cè)裂片斜楔狀倒卵形,通常2裂至中部或近基部,所有裂片表面綠色,背面淡綠色或沿脈處呈淡紫紅色,先端2-3淺裂,邊緣有不規(guī)則的鋸齒或刺毛狀齒;莖生葉略小,掌狀3全裂。傘形花序具2-3分枝;總苞片3-5,鉆形;傘輻3-8;小總苞片約5,線形或鉆形;小傘形花序有花6-7;萼齒窄線形或刺毛狀;花瓣白色、淡藍(lán)色或紫紅色,倒卵形;花柱長,向外反曲。雙懸果卵形,長2.5-3mm,寬2-2.5mm,表面有短直的皮刺,有時皮刺基部連成薄層;分生果橫剖面略呈圓形,油管不明顯;、果期4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50-3200m的山澗林下、路旁、溝谷及溪邊等處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陜西、甘肅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性味】味苦;辛;性涼
【歸經(jīng)】歸肺;肝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益肺止咳;祛風(fēng)除濕;活血通絡(luò)。主麻疹后熱毒未盡;肺熱咳喘;頓咳;勞嗽;耳熱瘙癢;頭痛;瘡腫;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;跌打損傷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:治麻疹后熱毒未盡,耳熱瘙癢,跌打損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