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紅骨參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陜西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Hónɡ Gǔ Shēn
【別名】紫參(《滇南本草》),毛丹參(《陜西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唇形種植物四花萊葉丹參的根。秋季采挖,取根,洗凈,曬干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,高20~60厘米,全體被疏柔毛。根錐形,發(fā)達,皮赭色。葉對生,單數(shù)羽狀復葉;小葉3~9片,頂生一片最大,長約3厘米,寬約2厘米,卵形或長圓狀卵形,邊緣具不整齊鋸齒?偁罨ㄐ蝽斏唛L總梗,被疏柔毛;萼2唇形;花冠2唇形,淡紫色,花冠長于花萼2倍;雄蕊著生于冠喉內,僅下面1對發(fā)育,上面1對退化或缺。小堅果長圓形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石崖縫中或巖石基部草叢中。分布陜西,湖北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【性味】 ①《滇南本草》:性溫,味苦甘,平。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淡,溫。
【功能主治】 ①《滇南本草》:活絡強筋,溫經(jīng)暖絡。治風寒濕痹,手足麻木,軟戰(zhàn)搖動,筋骨疼痛,半身不遂;癭軟流痰。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補虛,活血調經(jīng)。治勞傷虛弱,月經(jīng)不調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2~3錢。
【附方】治勞傷虛弱:紅骨參二兩,燉雞肉,分四次服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