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雞冠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寧夏中草藥手冊(cè)》。
【拼音名】Jī Guān Cǎo
【英文名】Herb of Bifurcate Cinquefoil
【別名】地紅花、黃瓜瓜苗、土地榆、二裂葉委陵菜、痔瘡草、二裂翻白草、黃瓜綠草、花椒草。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薔薇科植物二裂委陵菜由于病態(tài),枝條縮短、葉片卷曲而變?yōu)樽霞t色,形如雞冠花樣疣狀物的紅色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Potentilla bifurca L.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采病態(tài)枝葉,扎成把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二裂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,高5-20cm。根圓柱形,纖細(xì),木質(zhì);ㄇo直立或上升,密披疏柔毛或微硬毛。羽狀復(fù)葉,小葉5-8對(duì),常對(duì)生,稀互生,最上面2-3對(duì)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;葉柄被疏柔毛或微硬毛,小葉片無柄;基生葉托葉膜質(zhì),褐色,外被微硬毛,莖生葉托葉草質(zhì),卵狀橢圓形,常全緣稀有齒;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橢圓形,長(zhǎng)0.5-1.5cm,寬0.4-0.8cm,先端常2裂,稀3裂或不裂,基部楔形或?qū)捫ㄐ,兩面被伏生疏柔毛。花兩性;聚傘花序近傘房狀,頂生;花直?.7-1cm;萼片5,卵圓形,先端急尖,副萼片5,橢圓形,先端急尖或鈍,比萼片短或近等長(zhǎng),外被疏柔毛;花瓣5,倒卵形,先端圓鈍,比萼片稍長(zhǎng),黃色;雄蕊通常20;雌蕊多數(shù);心皮沿腹部有稀疏柔毛;花柱側(cè)生,棒形,柱頭擴(kuò)大。瘦果表面光滑;ā⒐5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3600m的地邊、道旁、沙灘、山坡草地、黃土坡、半干旱荒漠草原及疏林下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四川等地。
【性味】甘;微苦;性微寒
【歸經(jīng)】肝;大腸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涼血;止血;解毒。主崩漏;產(chǎn)后出血;痔瘡;痢疾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15-30g。外用:適量,鮮葉搗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寧夏中草藥手冊(cè)》:涼血止血。治子宮出血。 2.《陜西草藥》:治痔。 3.《陜甘寧青中草藥選》:治痢疾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