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金葉子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云南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Jīn Yè Zi
【別名】馬虱子草、云南克擂木(《云南中草藥》),補(bǔ)骨靈、勞傷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。
【來源】為杜鵑花科植物云南假木荷的葉。秋、冬采收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常綠小喬木,高3~7米。枝粗、無毛。單葉互生:革質(zhì);長橢圓形,長6~9厘米,寬2~4厘米,先端漸尖或鈍頭,基部槐形,全緣,微波狀,上面亮綠色,下面淡綠;葉柄短。圓錐花序生于小枝頂端,長15~25厘米;花白色。蒴果扁球形,徑約1厘米,外面有5個(gè)棱角。種子小,一側(cè)有翅;ㄆ谙募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疏林內(nèi)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《云南中草藥》:澀微辛,溫,劇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 ①《云南中草藥》:發(fā)表溫經(jīng),活絡(luò)止痛。治跌打損傷,風(fēng)濕麻木,外感風(fēng)寒。 ②《云南中草藥選》:舒筋活絡(luò)。治骨折,風(fēng)濕,跌打,癱瘓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研束,0.5~1分;或煎湯,每次1片。
【注意】《云南中草藥》:孕婦及體弱者忌服。
【備注】《云南中草藥》:金葉子中毒,用酸湯解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