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金盞銀盤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廣東中藥》。
【拼音名】Jīn Zhǎn Yín Pán
【英文名】Spanishneedles Herb, Railway Beggarticks Herb, Herb of Railway Beggarticks, Herb of Biternate Beggarticks
【別名】鐵筅帚、千條針、金盤銀盞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區(qū)科植物金盞銀盤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Bidens biternata (Lour.) Merr. Et Sherff[Coreopsis biternata Lour.;pBidens chinensis Willd.;B.robertianifolia Levl.et Van]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鮮用或切段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金盞銀盤,一年生草本,高30-150cm。莖略具四棱,無毛或被稀疏卷曲短柔毛。葉對生;一回羽狀復(fù)葉,頂生小葉卵形至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2-7cm,寬1-2.5cm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具稍密的鋸齒,兩面均被柔毛,側(cè)生小葉1-2對,通常不分裂,基部下延,無柄或具短柄,三出復(fù)葉狀分裂僅一側(cè)具1裂片,邊緣有鋸齒;總?cè)~柄長1.5-5cm。頭狀花序單生,花序梗長1.5-5.5cm,果時長4.5-11cm;總苞基部有短柔毛,外層苞片8-10枚,線形,先端漸尖,背面密被短柔毛;舌狀花通常3-5朵,不育,舌片淡黃色,先端3齒裂,或有時無舌狀花;盤花筒狀,冠檐5齒列。瘦果線形,黑色,具四棱,兩端稍狹,多少被小剛毛,頂端芒刺3-4枚,具倒刺毛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村旁、路邊及曠里處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、中南、西南及遼寧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【栽培】 1.氣候土壤:對土壤要求不嚴(yán),一般土壤都可栽種。 2.種植:用種子繁殖。四川地區(qū)3月播種。播前,翻挖土地,敲細(xì)整平,開1.5m寬的畦,按行距約30cm,株距25cm開穴,穴深7cm,施人畜糞水后,每畝用種子1斤左右,拌成種子灰,勻撒穴里。 3.田間管理:苗高7-10cm時勻苗、補(bǔ)苗,每穴留苗3-4株,結(jié)合除草、追肥1次。苗高30cm時,再除草、追肥1次,肥料以人畜糞水為主。4.病蟲害防治:蟲害有蚜蟲,可用樂果防治。
【性狀】干燥全草,長30-50cm,莖粗3-8mm,棱柱狀,淺棕褐色,有棱線。葉紙質(zhì)而薄,1回羽狀復(fù)葉(三葉鬼針草)或2回3出復(fù)葉(金盤銀盞),干枯,易脫落,有葉柄;ㄐ蚋煽,瘦果易脫落而殘存圓形的花托。氣微,味淡。以干燥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主產(chǎn)于廣東、廣西等地。四川地區(qū)以三葉鬼針草與其同屬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-partita L.均稱為豆渣草,有用以治腦漏等癥者。參見狼把草條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三葉鬼針草全草含蒽醌甙。其變種Bidenspilosa var.Minor含植物甾醇-β(Phytosterin-β),熔點(diǎn)141-147℃,。鬼針草全草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XIV以及多種強(qiáng)極性炔類化合物,尚含黃酮類化合物:金絲桃甙、異奧卡寧-7-O-葡萄糖甙(isookanin-7-O-β-D-gulcopyranoside)、奧卡寧(okanin)和海生菊甙(maritinmein)。根含微量聚乙炔類化合物Ⅰ、Ⅱ、Ⅲ、Ⅳ。又預(yù)試全草含生物堿、鞣質(zhì)及皂甙。三葉鬼針草預(yù)試全草含蒽醌甙。
【藥理作用】三葉鬼針草提取物對腸內(nèi)致病菌有抗菌作用。從全草中壓榨而得之粗汁在體外(小杯法)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,對大腸桿菌則無作用。有降低血糖的作用。幼嫩莖枝作牲畜飼料,有良好的營養(yǎng)價值,但因其中含較多揮發(fā)油,故能使牛乳雜有不良之氣味。
【炮制】洗凈、陰干、切段備用。
【性味】味甘;微苦;性涼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涼血止血。主感冒發(fā)熱;黃疸;泄瀉;痢疾;血熱吐血;血崩;跌打損傷;癰腫瘡毒;鶴膝風(fēng);疥癩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0-30g;或浸酒飲。外用:適量,搗敷;或煎水洗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