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老虎俐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始載于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
【拼音名】Láo Hǔ Lì
【別名】把守天門、天下無敵手、不可摸、艾麻草、圓齒艾麻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蕁麻科植物全緣火麻樹的莖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endrocnide sinuata(Bl.)Chew[Urtica sinuata Bl.;Laportea Crenulata(Roxb.);Laportea sinu-ata(Bl.)Miq.]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灌木或小喬木,高3-6m。小枝肥大,上部稍肉質(zhì),灰綠色,疏生刺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3-10cm,疏生刺毛和柔毛;托葉卵狀披針形,長約1cm,早落;葉片形狀多樣,橢圓形、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,有時倒卵狀披針形,長10-35cm,寬5-16cm,先端銳尖至漸尖,基部楔形、鈍圓形或心形,全緣或在中、下部以上有淺齒或牙齒,兩面在脈上疏生小刺毛或近于無毛;葉脈羽狀,除最下1對伸達葉緣外,其余各對在近緣處彼此連結(jié)。雌雄異株;花序呈圓錐狀或總狀分枝,序軸有長刺毛和柔毛;雄花序長5-10cm,雄花具短梗,花被片與雄蕊4;雌花序長10-20cm,雌花具短梗,果時增長,單生或數(shù)朵呈簇生與花枝上,花被片4,不等大,柱頭線形。瘦果梨形,長4-6mm,外面有疣點;ㄆ诖杭,果期秋季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700-800m的河谷兩岸混交林中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葉片橢圓形、橢圓狀或矩圓狀披針形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全緣或微波狀,羽狀脈側(cè)脈近緣處彼此連結(jié),表面綠色或深綠色,上表面較粗糙(密布點狀鐘乳體),下表面葉片處有刺毛。質(zhì)地稍厚。氣微,味苦、澀。
【性味】味辛;性溫;有毒
【功能主治】散瘀消腫。主跌打傷腫;骨折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嫩莖葉搗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全株:有毒。用于跌打損傷,骨折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