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綠蘭花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重慶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Lǜ Lán Huā
【英文名】Herb of Japanese Mazus,Miquel Maqzus
【別名】膿泡藥、湯濕草、豬胡椒、野田菜、鵝腸草、五瓣梅、貓腳跡、尖板、貓兒草、五角星、五星草、野紫菜、田邊草、倒地金鐘、白花草、花公藥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通泉草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azus japonicus (Thunb.)O. Kuntze.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、季三季均可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一年生草本,高3-30cm。無毛或疏生短柔毛。主根垂直向下或短縮,須根纖細。莖直立或傾斜,通;糠种Χ喽;~少至多數,有時成蓮座狀或早落;葉片倒卵狀匙形至卵狀披針形,膜質至薄紙質,長2-6cm,寬0.8-1.5cm,先端全緣或具疏齒,基部楔形,下延成帶翅的葉柄;莖生葉對生或互生,少數,與基生葉相似或幾乎等大。疏散總狀花序生于莖枝頂端,花稀疏;花梗果期長達1cm;花萼鐘狀,花期長約6mm,果期增大;萼片與萼筒近等長,卵形,先端急尖;花冠紫以或藍色,長約10mm,上唇短而直立,2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,下唇中裂片較小突出,倒卵圓形;雄蕊4,兩兩成對;子房無毛,花柱2裂。蒴果球形,與萼筒平。種子小而多數,黃色,種皮上有不規(guī)則的網紋。花、果期4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濕潤的草坡、溝邊、路旁及林緣。 資源分布:除內蒙古、寧夏、新疆外、全國其他地區(qū)多有分布。
【性味】味苦;微甘;性涼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利濕通淋;健脾消積。主熱毒癰腫;膿皰瘡;疔瘡;燒燙傷;尿路感染;腹水;黃疸型肝炎;水化不良;小兒疳積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10-15g。外用:鮮品適量,氰
【附方】①治癰疽瘡腫: 干通泉草,研細末,冷水調敷患處,一日一換。②治疔瘡: 干通泉草、木槿花葉。共搗爛,沖淘米水服。③治湯、火燙傷: 鮮通泉草,搗絞汁,用凈棉花蘸漬患處,頻頻漬抹效。④治痱瘡: 干通泉草,研極細末撲身。(選方出《泉州本草》)
【各家論述】 1.《重慶草藥》:清熱解毒。治紅腫潰瘍,無名腫毒。 2.《泉州本草》:消腫,清血敗毒。治癰疽瘡腫,湯、火燙傷,痱瘡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