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蘭石草果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Lán Shí Cǎo Guǒ
【英文名】Fruit of Tibet Lancea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玄參科植物蘭石草的果實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Lancea tibetica Hook. F. Et Thoms. 采收和儲藏: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,高3-7cm,最高不超過15cm。除葉柄有毛外其余無毛。根壯莖細長,節(jié)上有1對鱗片。葉對生,成蓮座狀,通常6-10片;片近革質(zhì);倒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或匙形,長2-7cm,先端鈍,常有小凸尖,基部漸狹成有翅的短柄,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鋸齒。花3-5朵簇生或伸長成總狀花序;苞片鉆狀披針形;萼鐘狀,革質(zhì),長約1cm,5裂,裂片鉆狀三角形;花冠筒長8-13mm,上唇直立,2深裂,偶有幾全裂,下唇開展,3裂,中裂片全緣;雄蕊著生近花冠筒中部,花絲無毛;柱頭扇狀。果實卵狀球形,長約1cm,肉質(zhì),紅色至深紫色,包于宿存的花萼內(nèi)。種子多數(shù),長圓形,長約1mm,棕黃色;ㄆ5-7月,果期7-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2000-4500m的草地、疏林中或溝谷旁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【性味】味甘;苦;性寒
【歸經(jīng)】脾;腎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行氣活血;調(diào)經(jīng)止痛。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腹痛;便秘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-9g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藥》:治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下腹疼痛,便秘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