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木蝦公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【拼音名】Mù Xiā Gōnɡ
【英文名】Jenkine Dendrobium
【別名】金黃澤、上樹蝦、上樹黃澤、雞背石斛、蝦公草、小環(huán)草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蘭科植物聚石斛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endrobium jenkinsii Wall. Ex Lindl.[D.aggregatum Roxb.;D.lindleyi Steud.]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干用者,去根洗凈,曬干或烘干;鮮用者,隨采隨用或栽植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聚石斛,附生植物。莖聚生,卵狀長圓形或近紡錘形,具四棱,2-5節(jié),長1-5cm,寬5-15mm,頂生1葉。葉片革質(zhì),長圓形,長1-8cm,寬6-30mm,先端微凹,基部具短柄?偁罨ㄐ蛏谏掀是o節(jié)上,等于或超赤葉長,具2至多數(shù)花;花苞片很小,三角形;花黃色;中萼片卵狀披針形,長1cm左右;側(cè)萼片與中萼片同形,等大;萼囊近球形,長約5mm;花瓣橢圓形,比萼片寬2倍,先端急尖;唇瓣橫長圓形或腎形,長1-2.3cm邊緣具睫毛,唇備用凹陷,被柔毛,先端略凹,基部席卷,具爪。合蕊柱極短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附生于樹上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。
【性狀】 性狀鑒別 假鱗莖樣的莖呈三棱或四棱狀紡錘形,長3-6cm,寬徑約1.5cm,表面金黃色,平滑而有光澤,全體具3-4節(jié),節(jié)處呈線狀凹入。質(zhì)堅,體輕,縱向撕裂呈疏松海綿狀,類白色,折斷面纖維性。氣微,味淡。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:表皮細(xì)胞壁極厚,層紋孔溝明顯。維管束外側(cè)纖維群呈馬蹄形或圓形,有2-10列纖維;硅質(zhì)塊極多,直徑7-10μm。
【性味】甘;淡;涼
【歸經(jīng)】肺;胃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潤肺止咳;滋陰養(yǎng)胃。主肺熱咳嗽;肺結(jié)核;哮喘;痢疾;口腔炎;胃痛;小兒疳疾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6-15g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莖:味甘、淡,性平。有滋陰清熱、生津止渴、養(yǎng)胃、潤肺止咳的功能。用于肺結(jié)核、支氣管炎、哮喘、痢疾、口腔炎、胃痛。也可代石斛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