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山大刀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生草藥性備要》
【拼音名】Shān Dà Dāo
【英文名】Red Psychotria Leaf, Leaf and twig of Red Psychotria
【別名】大丹葉、暗山公、暗山香、山大顏、吹筒管、刀斧傷、血絲羅傘、大退七、脂紅葉、刀傷木、火簡樹、大口唇、駁節(jié)蘭、金雞爪、大羅傘、散血丹、假木竹、九節(jié)、九節(jié)木、弄樓子、九節(jié)仔頭、鎖腳賊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九節(jié)的嫩枝及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sychotria rubra (Lour.) Poir.[Antheru-ra rubra lour.; Psyhotria elliptica Ker-Gawl.] 采收和儲藏:全年可采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常綠灌木,高1-3m。小枝近四棱形,后漸變?yōu)閳A形,暗黑色。葉落歸根對生,紙質(zhì);葉柄長8-20mm;托葉膜質(zhì),長4-6mm,早落;葉片長圓形、橢圓狀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,長8-20cm,寬2.5-7cm,先端短漸尖,基部楔形,全緣,除下面脈腋內(nèi)有簇毛外,兩面均無毛,干時暗紅色。聚傘化序常頂生;總花天酒地梗極短,近工在部3分歧;花小,白色,有短梗;萼簡短,長約2mm,裂片短三角形;花冠漏斗狀,花冠簡長約1.5mm,冠內(nèi)喉部有白毛,頂端5裂,裂片三角狀披針形,長約2mm;雄蕊5,花藥伸出;子房2室。核果近球形,長3-6mm,熟時紅色,光滑;種子背面有縱溝;ㄆ8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坡林緣、溝谷疏林下及水邊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我國西南部,南部至東部各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 葉皺縮或破碎。完整葉呈橢圓狀矩圓形,長8-20cm,先端尖或鈍,基部隊漸狹,上面暗紅色,下面淡紅色,側脈腋內(nèi)可見簇生短柔毛;葉柄長可達2cm。質(zhì)脆易碎。氣微,味淡。以枝嫩、葉完整、色帶紅者為佳。
【化學成份】含堆心菊靈(helenalin)和九節(jié)素(psycho-rubrin)及微量元素鐵、錳、銅、鋅等
【藥理作用】從山大刀乙醇提取物中分離一種新的萘醌化合物九節(jié)素對體外人鼻咽癌(KB)細胞呈現(xiàn)顯著的細胞毒性,ED50為3.0μg/ml。
【性味】苦;涼
【歸經(jīng)】肺;膀胱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祛風去濕;活血止痛。主感冒發(fā)熱;咽喉腫痛;白喉;痢疾;腸傷寒;瘡瘍腫毒;風濕痹痛;跌打損傷;毒蛇咬傷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10-30g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煎水熏洗;或研末調(diào)敷;或搗敷
【各家論述】1.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干水殺。2.《嶺南采藥錄》:清熱去濕。熏洗痔瘡,煎涼茶多用之。3.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治感冒發(fā)熱,扁桃體炎,咽喉腫痛,白喉;風濕骨痛,腰肌勞損,胸中滯痛;跌打損傷,骨折;蛇咬傷;瘡瘍腫毒,久不收口的慢性潰瘍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