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水田七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廣西中藥志》。
【拼音名】Shuǐ Tián Qí Yè
【英文名】Leaf of Lobedfruit Tacca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[Taccaplantaginea(Hance)Drenth]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凈,洗凈,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蒟蒻薯,多年生草本。莖肥大,常彎曲,具多數(shù)須根。葉基生;葉柄長7-11cm;葉片橢圓狀披針形,長10-22cm,寬3-7cm,先端漸尖,基部下延,全緣;葉脈在上面凹,于背面突起;ㄇo自葉叢中抽出,長6-13cm;傘形花序頂生,有花8-15朵;總苞4枚,卵形或三角狀卵形,外面2枚較大,內(nèi)面2枚羅;苞片線形,長達(dá)7cm;花被鐘狀,外面淡綠色,內(nèi)面淡紫色,裂片6,2輪,外輪3,長三角形,內(nèi)輪3,寬卵形,雄蕊6,與裂片對生,花絲扁寬,基部擴(kuò)大,上部呈倒生的袋狀,花藥淡紫色;子房下位,1室,柱頭3裂,每裂又2淺裂,花瓣?duì)。蒴?瓣裂;種子多數(shù),橢圓形,稍彎曲,長約2mm,表面有10余條縱棱;ㄆ5-6月,果期7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溪邊、田邊等潮濕地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苦;寒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。主瘡癤;無名腫毒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