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桃子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日用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Táo Zi
【別名】桃實(《別錄》)。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熱果實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果實食部每百克含蛋白質(zhì)0.8克,脂肪0.1克,碳水化物7克,粗纖維4.1克,灰分0.5克,鈣8毫克,磷20毫克,鐵1.0毫克,胡蘿卜素0.01毫克,硫胺素0.01毫克,核黃素0.02毫克,尼克酸0.7毫克,抗壞血酸6毫克。尚含揮發(fā)油、有機酸。有機酸中主為蘋果酸和檸檬酸。糖分中有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木糖。
【性味】 甘酸,溫。 ①《別錄》:味酸。 ②孟詵:溫。 ③《日用本草》:味甘酸,微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 生津,潤腸,活血,消積。 ①崔禹錫《食經(jīng)》:養(yǎng)肝氣。 ②《滇南本草》:逋月經(jīng),潤大腸,消心下積。 ③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補心,活血,生津滌熱。
【用法用量】鮮食或作脯食。
【注意】 ①《別錄》:多食令人有熱。 ②《日用本草》:桃與鱉同食,患心痛,服術(shù)人忌食之。 ③《滇南本草圖說》:多食動脾助熱,令人膨脹,發(fā)瘡癤。 ④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多食令人腹熱作瀉。 ⑤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多食生熱,發(fā)癰瘡、瘧、痢、蟲疳諸患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