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血風(fēng)藤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廣西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Xuè Fēnɡ Ténɡ
【別名】青藤、鐵牛入石、青筋藤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
【來源】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、莖。全年可采,洗凈切片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木質(zhì)藤本,高2~3米。根粗壯,外皮暗紫紅色。莖多分枝,有細縱紋,幼枝綠色。單葉互生;革質(zhì);具柄;卵形或矩圓形,長4~8厘米,寬2~3.5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,全緣或稍作波浪形,兩面綠色無毛,下面?zhèn)让}極明顯。腋生聚傘花序或有時成頂生圓錐花序;花小,綠白色;花萼5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匙形;雄蕊5;子房2室,藏于5角形的花盤內(nèi)。堅果球形,熟時紅褐色,頂部有一鴨舌形膜質(zhì)的薄翅,翅長3~5厘米;ㄆ谙脑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野、溝邊的疏林下或灌木叢中。分布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根含生物堿,黃酮甙、酚類、氨基酸、蒽醌。
【性味】 甘,溫。 ①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甘澀,溫。 ②《廣西中草藥》:味淡,性微溫。
【功能主治】 補益氣血,祛風(fēng)活絡(luò)。治氣血虧損,風(fēng)濕疼痛,跌打損傷。 ①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補氣補血,舒筋活絡(luò)。治氣血虧損,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風(fēng)濕筋骨痛,四肢麻木,跌打損傷。 ②《廣西中草藥》:補血祛風(fēng),強壯筋骨。治貧血,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腰肌勞損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