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小紅柳根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拼音名】Xiǎo Hónɡ Liǔ Gēn
【別名】烏柳根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楊柳科植物小紅柳的根和須狀根。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Salix microstachya Turcz. 采收和儲(chǔ)藏:春、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灌木,高1-2m。小枝淡黃色或黃褐色。芽卵形,有絲狀毛。葉片線形或線狀倒披針形,或鐮刀狀披針形,長(zhǎng)1.5-4cm,寬2-4mm,兩端漸狹,下面中脈明顯;邊緣有不明顯的細(xì)齒,或近全緣;葉柄短。花先葉開放或近同時(shí)開放,花序圓柱形,長(zhǎng)1-1.5(-2)cm,近無梗,基部有1-2鱗片狀小葉;雄蕊2,花絲和花藥合生,苞片先端褐色,邊緣被疏長(zhǎng)毛,腺體1,腹生;子房卵狀圓錐形,花柱短而明顯,柱頭紅褐色,2淺裂;腺體1,腹生;ㄆ5月,果期6-7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沙漠地區(qū)的河邊或沙丘間低地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內(nèi)蒙古東部。
【性味】苦;性涼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瀉火;順氣。主風(fēng)火牙痛;腰痛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