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珍珠露水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出自《云南中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Zhēn Zhū Lù Shuí Cǎo
【英文名】root of Arachnoid Cyanotis
【別名】血見愁、蚌花草、換肺草、如意草、露水草、雞冠參、藍(lán)耳草、老來紅、竹葉草、貝母、雞爪參、雞出頭草、鴨腳菜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鴨跖草科植物蛛絲毛藍(lán)耳草的根 拉丁植物動(dòng)物礦物名:Cyanotis arachnoidea C. B. Clarke[Cyanotis bodinieri Levl.et Vant.] 采收和儲(chǔ)藏:夏、秋采挖,除去莖葉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蛛絲毛藍(lán)耳草,多年生草本,高15-80cm。全株被絲狀白色綿毛。根數(shù)條,直徑1-2cm,稍肉質(zhì);~叢生,無柄;葉片帶狀,長8-20cm,寬7-10cm;莖生葉互生;長卵形,長2-3cm,先端漸尖或鈍,基部下延成明顯的膜質(zhì)葉鞘,全緣。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,集成頭狀花序,稀單生,無;蚓叨坦;苞片大,葉狀,小苞片折疊,鐮刀狀彎曲,長5-10mm,寬3-4mm;萼片3,長約5mm,花藍(lán)紫色,長約7mm,中部連合成筒,兩端分離,上部有裂片;雄蕊6,全育,花絲被珠絲狀長絨毛;子房3室,先端簇生長剛毛。蒴果倒卵狀三棱形,長約3mm。種子小,先端有窩孔;ㄆ7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100-2700m的山坡、路旁向陽緩坡草地或濕處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臺(tái)灣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地。
【栽培】生物學(xué)特性 喜溫暖氣候,耐半蔭。對(duì)土壤條件要求不嚴(yán),一般土壤均可栽培,但以選擇肥沃疏松的砂質(zhì)壤土栽培為佳。 栽培技術(shù) 用種子繁殖,直播法。春季,按行距15cm開淺溝條播,上覆細(xì)土1-2cm,淋水保溫。 田間管理 生長期中耕除草,3-4次,結(jié)合中耕除草,追肥2-3次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珍珠露水草含蛻皮甾類化合物,主要含有β-蛻皮激素(β-ecdysone)及其β-蛻皮激素-2-乙酸酯(β-ecdysone-2-acetate)。其含量是全草干重的1.2%,是地下部分干重的2.9%。以2年生長達(dá)最大限度,2年生長,每株可獲蛻皮激素132mg。此外,還含有大豆卵磷脂(soylbeamlecithi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筋骨草甾醇(ajugasterone)C,尖葉土杉甾酮(panasterone)A等。
【性味】辛;微苦;溫
【功能主治】通絡(luò)止痛;利濕消腫。主風(fēng)濕痹痛;腰腿痛;四肢麻木;水腫;濕疹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 9-15g;或燉肉,30-60g。外用:適量,鮮品搗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