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陰虛火旺
治法:養(yǎng)陰生津利咽。
處方:沙參10克,麥冬12克,生地20克,丹皮10克,貝母9克,白芍10克,薄荷6克,綠萼梅6克,甘草6克。
加減:咽干甚者加石斛、百合;腰膝酸軟,虛煩失眠,加益智仁、狗脊、五味子、淮小麥;口因后壁有粘稠分泌物附著加天花粉、蘆根、杞子;咳嗽加前胡、枇杷葉、杏仁、玄參;大便干結(jié)加麻仁、全瓜蔞、黃。
用法:每日1劑,水煎,分2次服。
療效:上方共治療2302例,臨床痊愈716例,有效1401例,無效185例,總有效率為92%。
常用成方:百合固金湯、養(yǎng)陰清肺湯、知柏地黃湯、一貫煎。
(2)肝邪痰阻
治法:疏肝理氣化痰。
處方:柴胡9克,枳殼9克,甘松9克,綠萼梅6克,白芍9克,薄荷6克,桔梗4.5克,射干4.5克,甘草6克。
加減:咳嗽痰多加紫菀、浙貝、瓜蔞皮;脅肋疼痛加當歸、桃仁、丹參、郁金;咽部充血脹痛甚加赤芍、牛膝;曖氣干嘔加旋復花、代赭石、神曲、雞內(nèi)金。
用法:每日1劑,水煎,分2次服。
療效:上方共治療431例,臨床痊愈234例,有效184例,無效13例,總有效率為96.9%。
常用成方: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、四逆散、半夏厚樸湯。
(3)氣滯血瘀
治法:活血化瘀利咽。
處方:當歸12克,生地12克,桃仁15克,穿山甲9克,赤芍12克,丹皮10克,僵蠶9克,川芎10克,桔梗6克,柴胡6克。
加減:頭暈頭痛加石決明、珍珠母;咽喉灼痛加銀花、玄參;大便秘結(jié)加大黃、全瓜蔞;咽壁暗紅,側(cè)束肥厚,加三棱、莪術(shù);咽干渴加茅根、蘆根、玄參。
用法:每日1劑,水煎,分2次服。
療效:上方共治療491例,臨床痊愈330例,有效140例,無效21例,總有效率為95.7%。
常用成方:血府逐瘀湯、桃紅四物湯、補陽還五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