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(jù)明確用中藥治療慢性咽炎的文獻報道共52篇統(tǒng)計,使用方劑共46首,總共用藥120味,使用比較頻繁,治療在200例以上的共62味,共計治療患者7565例,F(xiàn)將其中應(yīng)用頻度在200例以上(含200例)的藥物列表如下:
應(yīng)用頻度(例)
|
報道文獻(篇)
|
藥 物
|
3001~3550
|
25~31
|
甘草、桔梗。
|
2001~3000
|
16~18
|
玄參、麥冬。
|
1001~2000
|
5~10
|
茯苓、玉蝴蝶、沙參、菊花、半夏、銀花、熟地。
|
501~1000
|
1~10
|
射干、山藥、澤瀉、萸肉、胖大海、丹皮、黃柏、知母、花粉、薄荷、僵蠶、玉竹、枳實、柴胡、板藍根、生地、扁豆、桑葉、厚撲、白芍、生姜。
|
200~500
|
1~6
|
蘇梗、當歸、桃仁、牛蒡子、赤芍、防風、青果、荊芥、牡蠣、穿山甲、山豆根、杏仁、貝母、陳皮、紅花、川芎、麻黃、石斛、烏梅、瓜蔞仁、連翹、青磺石、貫眾、附子、枇杷葉、紫菀、丹參、柿霜、絡(luò)石藤、地丁草。
|
從上表可知,頻率出現(xiàn)最高者為甘草、桔梗,其治療病例數(shù)及被使用率,均較處第二位的二味藥多,二藥均為利咽清熱化痰之品,證實《傷寒論》所載甘草桔梗湯在咽科治療疾病中確有重要作用。同樣,處第二、第三位的其余九味藥,均有養(yǎng)陰清熱、化痰利咽的作用,則從另一個方面印證臨床上最多見的虛火旺型的辨證意義。其余絕大部分藥大都具有滋陰補肝腎,或滋陰瀉火等功效。從表中亦可知活血化瘀利咽藥物的臨床運用病例尚不多,但已被臨床醫(yī)師所注意,當然也有如干祖望老中醫(yī)等用酸甘化陰、補而不燥之法治療鼻咽癌放療后所致咽喉干燥的藥物,如烏梅。
|